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隋末大业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七章 李德林

第九十七章 李德林

    开了蒸笼,取了三个糖包,又再拿了一个rou包,陈平取了个陶碗装着,给了陈孝义。

    “阿爷你陶碗就带着去,午时给你送饭,也能用上的。”包子烫手,又无好的容器装着,只能是用陶碗,陈平递了过去,“那水沟里的水也别喝。”

    “话真是多,别如你娘般。我这不是都带着竹筒的?”陈孝义取了陶碗,端着,提了提腰间的绳索,上面系着根麻绳,另一头吊着个竹筒,里面装着温水。

    咬着包子,吸溜着rou沫,陈孝义出了门,往村子外走去。

    “陆叔你也尝尝。”时辰还早,蒸笼陈平也未取出来,小灶内还有着余火,等陈安几人起来时,正好是温的,能吃上。

    带上堂屋门,陈平取了两个竹筒,给腿上绑着,咬着包子,晨跑锻炼,手中还提着几个捕兽夹,这是陈和才新打出来的,有十个。

    “今日又是去那山中取捕兽夹?”陆兴勇随着陈平,一同沿着村路跑着,舔了下手指头上的糖渍,“有你这捕兽夹,山中的猎物恐怕是要光了。”

    捕兽夹叮叮撞击着,雾依旧是有的,陈平高抬着腿,回道:“没有这般厉害,这就是瞎碰,等下了雪,恐怕也就只能是捕些兔子、花鹿之类的。”

    西边的田地里摆着二穗稻的稻禾,田地都是未翻的,狭窄的一块块的,与北边东边田地比不得。

    “靠着这田地,恐怕也是才勉强过活。你说白土村这西边就是山,山中这般多的猎物,怎么就没人想着要进山?”陆兴勇问道。

    打猎的确是个好办法,可这东西长久不了,不是每日进山都能有收获,如陈平这般,也只是因着下捕兽夹没多久,等过些时日,这边上的猎物恐怕也是难捕到的了。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这真要是一窝的过来,别说是山中的猎物,恐怕那树皮也会所剩无几。

    陈平再次庆幸这里是江南,否则在那河南关陇等地,周围哪能看到这样的山,山中哪还有猎物?

    “田地就是他们的依靠,对他们来说,这打猎终究是下业。”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从古到今,甚至往后再推个一千五百年,都是如此,陈平很能理解,“如若不给他们看到实际的好处,恐怕是不会捕猎。”

    “你家中堂屋里挂的兔rou,昨日才牵回去的黑彘难道他们没看见?”陆兴勇问道。

    对这个问题,陆兴勇居然是也有了兴趣,看陈平能怎么说。

    陈平摇摇头,道:“这还远远不够,除非是让他们看到文钱,或者是将他们逼迫到失去土地的地步,他们轻易是不会离开的。况且,这山中又有猛兽,万一是伤着了,那一家子恐怕也是艰难了。”

    这就如同后世一般,倒不是他们不愿意赚钱,只是从思想的深处考虑,田地中能产出稻谷等粮食来,守着土地,至少是不用挨饿,平稳。离了这土地,谁能保证不挨饿?

    实则就是一句话,拿在双手中的,才是可靠的。

    故土难离,倒不是真的离不开,只是人多是安于现状的,除非是忍耐不住,腹中无食,基本的生都得不到保障,这才是会想其它的途径。

    那铁锸犁柄握在手里,这就是踏实,这就是安心,比那打猎,甚至是经商,要可靠得多。

    “就如村中李婶家,在县城中开了饭馆,家中还养了那么多的牲畜,按理来说,就这两样收入的文钱,就算是不种那地,也是可以的。可她家中田地却是不少,村中几户人家田地也是被其贱价买了去。”陈平道。

    两人说着,这就到了山腰,陈平照例又是取下了竹筒,同等着的来平东点点头,三人一同沿着山路进了林子。

    “这可不一定,田地所产甚多,比那商贾之事也不差。”陆兴勇道,“就我所知,来公府中的半数所得,都是从那田租中得来。”

    “那是因为来公家中田地多,且那田中耕种的多是田奴,甚至是有家奴。成本低,自然收益就大。可白土村不同,其实也不只是白土村,大多数的人,拥有的土地不多,且是自耕自种,这又是限制了土地的开垦。一个土地量,一个是人力,也就是成本,这两项就让靠土地为生的人难成为那资产丰裕之户。”陈平道,脑中突然是想起一个人来,“陆叔你该是知晓李德林的吧?”

    李德林这家伙是个官二代,或者说是官三代也行,祖父为湖州户曹从事,属于州曹佐,父亲为太学博士,后又为镇远将军

    。都是在东魏谋职。

    从其父祖辈的官职来看,偏向文职,这就无怪乎李德林能“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十余日便度”,这可不是诗词歌赋,全文有一万三千余字,几岁的年纪就能背下来,说明了其记忆力的强悍,陈平是自愧不如的。

    有了这个天生自带的神技,再加上家庭的熏染,李德林很快就遍读了古籍、阴阳、物候等书,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学贯古今。

    这是名。

    其父亲去世的时候,李德林只有十六岁,大冬日的,其一个人驾着灵舆,将父亲的身体带回故乡安葬。

    这是孝。

    有了名,有了孝,并且是传了出去,李德林祖辈虽说是官职不显,可他自己却是成功的造势,获得朝廷权贵的赏识,偶尔出入府邸,出出建议什么的,不爽了就辞职回家。等到周武帝灭齐时,更是说平齐的好处只在于得到李德林。

    想想,就这么一句话,李德林还不是立刻火了起来?就如那庆丰包子一般,陈平有时就羡慕,他自个就怎的没这么好的命。

    至此之后,一路高升,等到杨坚夺了外甥的位置,代周为隋时,李德林为内史令。

    内史令是个什么东西?内史省的一把手,内史省就是唐时的中书省,当然,在杨坚刚登基那会,内史省有两个一把手,一个是令,还有一个是监。

    不过这权力已经是相当的大了。

    可惜的是,这从龙功臣下场与杨坚时代其他的多数功臣一般,并不怎么美妙。李德林要了叛人高阿那肱在集市的八十块店铺,用来抵偿杨坚本来要给他的王谦宅子,这本该是给李德林的宅子,被独孤皇后给了她的舅舅。

    开皇九年,有人告李德林侵占民地,这店铺本该是农民的产业。这个事本不大,只要仔细查当时的文薄,总能搞清楚缘由。

    可惜的是,李德林得罪了高颖和苏威,这下就该他倒霉,杨坚甚至是不听李德林的解释,认定是李德林的错。虽然没有马上惩办他,可嫌恶的种子却是埋了下来,从此之后不再信任李德林。

    “此店收利如食千户。”陈平讲完李德林的事后,默默的念道,“这就是商业的魅力,比在这土地中刨食,可是要来的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