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玄策拜见戒日王 精舍之中诉衷肠(上)
纵观中国历史中的人物传记,抒写下的总是光辉之一面,面对艰难之处境,可能一笔带过,也可能不予抒写。而人生也是如此,人们关注的都是你辉煌的时候,不曾有人想起你刻苦艰难之时。 其实,艰难的时刻,不仅值得人抒写,更应值得关注;因为在这个时候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韧性以及抗压能力。 “大哥,这一路走来,还真如咱们以前所述,这五天竺的确和咱们的,东周列国时期大同小异,大大小小四十来个诸侯国,各成一体。”陈茂材望着巍峨的曲女城对王玄策说道。 “是呀,虽说还未曾见到这戒日王,但是从见过的一些国君身,以及这一路的见闻看来,这样的权利体制,时常会出现甚多之危机。”王玄策带着一丝忧虑的对他们说道。 “此话何解?”周陈二人诧异的望着王玄策,异口同声的问到。 王玄策看了看他们二人,又望了望都面带好奇之态的列位兄弟,于是就发自肺腑的给他们说道: “这戒日王是凭借其强大的武力才征服的列国,而这也正是这些年五天竺相对安定的一个原因。试问有那个国家的军队可以长盛不衰,纵观咱们华夏历史,军力强盛之时期也是屈指可数。算下来也就强秦支撑了三十来年;大汉也就武帝时期的四十来年。而这种强盛的背后,则是因为有着一个雄才大略的英主。虽说这曷利沙帝国也具备戒日王这样的一代明君,但至如今已经三十来年了,并且这列国诸侯手中都掌控有不少军队。当其到了强弩之末时,必定又会狼烟四起呀;君不见,从西周末年到东周初年,我华夏大地也正是如此。” “大哥所言极是,这曷利沙国实际之面积也不是很大,就方圆四千来里,这种比例可是远小于咱们当时东周初年的周天子呀。”陈茂材也是若有所思的说道。 看着众人也都大致明白了一个大概,王玄策微微一笑道:“算了,别聊这么多了,咱们收拾收拾,准备进城……” 站在这高岗之上,遥望曲女城。清一色砖石垒砌的城墙,长二十来里,宽四五里;背靠殑伽河,沿河筑城。城墙不仅坚固,更显得高俊威猛;三个旱门,一个水门分布在四个方向,显得紧促和严谨。只见这曲女城内人来人往,各色贩夫走卒,川流不息,甚是热闹,颇具天竺大都市之风情特色。 待收拾停当,穿换一新之后,一行人策马扬鞭朝着曲女城西门奔去。 到了这城门口之后,这些守门兵士,一看身着各色官服的大唐官员,赶忙就迎了上来。王玄策也随即领着众人翻身下马,面带笑意的对这领头的一个将军,颇为有礼的说道:“我等乃是大唐国出使贵国的使节,烦劳将军通禀一声,我等要拜会贵国的大王。” 在顿珠的翻译之下,这些兵士也弄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听得是大唐的使节,这领头的将军赶忙还了一礼,也是面带笑意的回话道:“大王已给我们早有交代,使节请”。说着,就摆出了一个迎接他们入城的动作…… 王玄策等人于是就带着欣喜与激动之情,随着这位守门将军进了这曲女城。近看这曲女城内,亭台楼阁相向而立,花木池沼,光鲜澄净,来自四面八方之异方奇货,多聚于此。 百姓不仅安居乐业,市井生活更是井然有序。各种繁多的不知名花果,安放于街道两侧的摊位之上,引得他们好奇的问东问西,这守门将军也都耐心的一一解答。周曾随手抓起一位中年商贩,晶莹剔透的大米,闻一闻稻香四溢。随即就对他们说道:“嗨,这大米好香呀”。话刚出口,扭头一看,发现众人已经走远,无奈的一笑,赶忙放下手中的大米追了上去。 行走在宽敞的街道之上,感受着温和的气候,体验着淳朴的民风。这的百姓不仅貌美端庄,服饰更具鲜艳华丽。随着无遮大会的即将召开,这街头的僧人也比以前多了甚多。听着顿珠的口口相译,他们也明白这些僧人不仅谈吐清明,更是见解高远。虽说也有不少婆罗门教徒,涌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但是在这里他们与佛教徒的氛围,要远比其他地方的和谐与融洽。 在守门将军的带领之下,没多大一会,众人就来到了这曲女城王宫门口。待说明来意之后,一个侍从随即急匆匆的,前往内殿通禀去了。 趁着这通禀的间隙,王玄策等人又细细的端详起这王宫之外景。虽说有宫墙阻挡,但是隐隐约约能够看到这楼台馆舍,一应俱全。众多颇有天竺风情的小楼,拱卫这中间最为高大威猛的宫殿。 望着这个宫殿,但听顿珠给他们解说到:“这个宫殿,翻译过来名唤枢密宫,就是他们日常奏事和接见大臣的地方。虽然历经战火沧桑,但终归在戒日王的手中,又一次扩建,故而颇有崭新之貌”。此时的众人,远望着这一鎏金的宫殿,通体金黄色。虽然没有大兴宫的雄伟壮丽,但甚是奢华,不失在这曷利沙帝国的庄严肃穆。 随着时空的转换,视角来到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枢密宫大殿之上。只见一四十来岁的僧人,正端坐在一雕花秀墩之上。仔细一看,此僧人身披一赤色袈裟,不仅慈眉善目相貌端庄,更让人感觉到一份和颜悦色的亲切之感。一双明媚的大眼之中流露出来的,不仅是睿智,更多的则是一份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