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我要做首辅在线阅读 - 第456章 官复原职的第一把火

第456章 官复原职的第一把火

    得到了两只白鹿,嘉靖亲自下旨,让百官上贺表,还亲自跑到了太庙,和朱重八,还有朱棣激动地哭诉了一番,告诉老祖宗,他修炼有成,天降祥瑞,大明朝江山永固,万代流传。

    从太庙回来,又下令在御花园专门辟出一块土地,派了十名太监,十名宫女悉心照料两只小白鹿。

    裕王和景王两个可怜的娃看到了这一幕,都跟掉了醋缸一样,内牛满面,父皇啊父皇,对待你儿子也没有这么上心过啊!

    当然也有人看得明白,嘉靖这么干纯粹是为了找补面子。

    “年初以来,东南大乱不断,更是爆发出海商大姓勾结倭寇,进攻南京的丑闻。虽然事情告一段落,可是余波荡漾,人心不定。这时候出现了两只白鹿,正恰逢其时,陛下自然要大做文章,告诉天下臣民百姓,老天爷还是庇佑大明的,嘉靖中兴,并非一句空话!”

    说话的是一位丰神如玉的中年男子,他的嘴角上扬,显然对用一对白鹿自欺欺人,粉饰太平的裱糊匠作风相当鄙夷。

    在他对面,坐着的矮小的老者,不置可否,半晌才说道:“叔大,以后放在心里就是,少说为妙吧。”

    “师相,弟子和您还要瞒着吗?”张居正不服气道。

    听着如此顺耳的话,徐阶老怀大慰,自己没有选错人。

    “叔大,你我师徒自然无话不谈,只是这一次东南的事情,对老夫也颇有损伤,得失之间,真是不好权衡啊!”

    徐阶的感叹不是空xue来风,自从海商大姓冒出来之后,朝廷就不断有人谈论东南的大族,究竟谁最有钱,谁势力最大。

    弄来弄去,华亭徐家就浮出了水面。几十万亩的良田,半个松江府都在徐家的手里。多少官员如梦方醒,心说徐阶平时恭顺有礼,节俭谦卑。住小院子,坐破马车,一顿不过四菜一汤,和钟鸣鼎食的严家,对比鲜明。可谁知把盖子掀开,这两位竟然是大哥别笑话二哥,光是那些田地,一亩二十两还有价无市,只怕就超过了严家,徐阁老还真是生财有道的大行家!

    连带着严党不断拿这些事情攻击徐阶,弄得徐阁老狼狈不堪,灰头土脸。

    按理说这是极为失分的一件事,可令人奇怪,嘉靖对徐阶的爱护比以往更胜。召见的频率和严嵩不相上下,又大力提拔徐阶的人,杨继盛和唐慎都是徐阶的弟子,谭纶也是心学门人,这三位要是手拉手,足以和胡宗宪分庭抗礼。

    人都说亲贤臣,远小人,怎么到了嘉靖这里反倒变过来了,徐阶挨得骂越多,地位反而越牢固。真是咄咄怪事!

    很多人想不明白,可是徐阶心里有本账,嘉靖之所以重用严嵩,不是严嵩多好。而是被文官给弄怕了。

    左顺门的事件有一次就够了,嘉靖再也不想孤身一人,大战百官,他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躲在西苑修他的长生大道。严嵩名声臭了,不论他有多大的权力。都没法号召百官,和嘉靖对抗,如此而已。

    如今严嵩老了,嘉靖要物色一个接替严嵩的人选,他可不想继任者是个浑身带刺,蒸不熟煮不烂的愣头青。

    徐阶贪财在嘉靖看来,不但不是缺点,还是值得提拔重用的理由。

    说来真是讽刺,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在清流那里丢了分,可是在嘉靖那里又找了回来。

    徐阶无暇体会其中的滋味,他只知道自己该全力以赴,厉兵秣马,向毕生的敌人发起冲击了。

    ……

    就在徐阶盘算着如何扩充实力的时候,老天爷似乎都在帮他,虽然这么说有些不敬,杨博从泉州归来,由于办差得利,加上许论老迈不堪用,嘉靖就有意让杨博接替兵部尚书。

    杨博也是志在必得,可惜,就在廷推的前一天,突然传来噩耗,杨博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按照规矩,杨博必须丁忧守制三年。这是官场上谁也更改不了,越是高官就越是担不起不孝的罪名,杨博只能带着遗憾和伤感,回归山西蒲州老家,为母亲守孝。

    杨博退出了,可是许论实在是老迈昏庸,加上他和许家又有牵连,大司马的职位是万万坐不下去的。

    严党正在搜寻合适的人选之时,嘉靖下了旨意,调工部尚书唐顺之接替兵部尚书。由于是平级调度,并不需要廷推。

    而且唐顺之资历威望摆在那里,加上这段时间以来,不论是外城建造,还是京津之间的直道,都颇有成绩,接替兵部也无人敢说什么。

    只是这个调度对徐党来说,不亚于天降甘霖,好些人奔走相告,喜大普奔。

    原本唐顺之虽然是工部尚书,可实际上工部都cao持在严世藩的手里,唐顺之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只是个空架子,说穿了就是大号的包工头。

    可是兵部不一样,六部之中,仅次于吏部的实权衙门,而且南北都在打仗,兵部的地位更加突出,如果能做好了,对徐党的加分极大,而且手握兵权,也能压制严党,防止狗急跳墙。

    一度,甚至有人猜测陛下要扶持徐阁老接替严嵩,不过接下来的任命又打破了大家的迷思。

    浙直总督胡宗宪因为进献白鹿有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奉旨总督东南军务。

    从浙直总督,变成东南总督,胡宗宪总算是取得了和当年张经一般不二的地位,甚至比张经还要厉害,毕竟他头上没有讨厌的提督赵文华。

    升级为东南总督之后,胡宗宪直辖的省份达到了六个之多,除了南直隶、浙江之外,还包括、福建、山东、湖广、江西等处,掌控大军超过三十万,整个东南抗倭的大局都握于一人之手,再也不用担心掣肘。

    相比胡宗宪高升,唐毅则显得低调了许多,嘉靖给他特意下了旨意,先是痛骂了一顿,接着又说念在他年幼忠心的份上。官复原职,重新接任泉州知府和市舶司提举。

    当然了,原本的兵备道和巡海道却被拿掉了。

    唐毅也不意外,原本给他这两个职务。是因为阮鹗不配合开海,而如今福建巡抚是老爹,当儿子的哪能从老爹手里夺权。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唐毅官复原职,可海瑞却没有下文。

    是外调别的府。还是降格回去?

    总不能两个知府,两个提举吧!

    传旨的太监嘿嘿一笑,“状元公,您怎么糊涂了,泉州之事自然是状元公为主,可状元公不能总待在泉州啊!”

    唐毅眼前一亮,掏出了一张银票,塞到了太监的手里。

    “还请公公明示。”

    “呵呵,咱家就明说了,陛下是想把宁波和广州的市舶司也都恢复了。又担心门户洞开,会引来倭寇闹事,陛下想让状元公拟一个条陈出来。”太监嬉笑着拿出一封信,“这是黄公公让咱家送来的,您一看就明白了。”

    “多谢公公。”唐毅又掏出了一张银票,一共两千两银子,该死的太监才心满意足地告辞去了。

    唐毅把黄锦的书信打开,内容和小太监说的大同小异,只是详细了许多。无非是嘉靖还没有拿定主意,尤其是泉州开海。固然受益不少,可是闹出的风波也不小,要是倭寇再攻击南京一次,不用别的。嘉靖直接就能砍了唐毅的脑袋。

    “唉,既想吃又怕烫,真是一个难伺候的主儿!”唐毅揉着太阳xue,思索了好一会儿,从桌子里掏出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在了面前。

    封面上赫然写着:“东南建设纲要”几个朱红的大字。

    这是一份在蹲黑牢的时候。就想好的一个方略,只是牵连太大,推动起来难度不小,可是如今胡宗宪当了东南总督,朝廷上关于东南战略的争论也消失了,可谓是上下一心,加上海商大姓覆灭,留下了巨大的真空,可供挥洒,要是不大干一把,唐毅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十天之后,以东南总督府的名义,明发一篇文章,斗大的标题:要想富,先修路。

    作者不用问,就是咱们的唐大状元。

    文章之中,唐毅全面阐述了他的大建设,大发展的思路。

    针对大修道路,唐毅首先指出大明朝征收实物税收,什么稻、麦、绢、帛,种类繁多,数额巨大。

    每到征税的时候,就要长途运输,路上损耗严重,小吏更是趁机盘剥百姓,往往百姓要付出两倍甚至三倍的负担,压得人抬不起头。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得明白,只是对于如何解决大家莫衷一是,日后张居正接任首辅,推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只是惹来了巨大的争议,难免人亡政息的下场。

    到了唐毅这里,他没有直接去针对法令说三道四,而是拿出了另一条全新的思路,也就是用发展的方法解决问题。

    火耗巨大除了官吏贪墨,还有客观原因就是道路确实崎岖不平,运输的时间太长,中途遇到了雨水,粮食就会发霉变质,以至于无法完成纳税的任务。

    如果大力修建道路,增加牛马船只,提升运力,很多路途中的损耗就降低了,百姓肩上的担子自然轻了。

    而且道路通畅之后,各地互通有无,原本烂在地里的粮食,山里没人要的干果,卖不出去的兽皮野味,全都有了销路,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通篇文章,带着浓重的唐氏风格,务实独到,不但不侵犯各方的利益,还给大家伙送来了一张天大的馅饼,唯一的问题就是修路的钱要从哪里来?

    PS:接到了“逍遥?人”的万赏,还有好些朋友的打赏和月票,小的感激不尽,最近一直在理清后面的思路,很快小的就会爆发,感谢大家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