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在线阅读 - 三国红颜列传(上))

三国红颜列传(上))

    引言

    中国古代史上的知名女性通常来说都是几百年才出一个,唯有三国是个例外。在不足百年的时光里,有十几位灼灼其华的奇女子横空出世,为乱世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一直以来都很想为这些乱世佳人描绘一番,但苦于正史中对她们的记载要么太少,要么太官方,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的故事倒是丰富多彩可又背离了笔者一贯坚持的原则。于是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直到一档播出三天就下线的节目启发了笔者的灵感……(这档节目的名字叫做《吐槽大会》中国版)

    本期为您吐槽——三国红颜列传!

    大乔小乔

    大乔小乔是庐江郡皖县(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人。公元199年12月,江东小霸王孙策和他的好兄弟周瑜攻占了二乔的家乡。

    在完全没有征求女方意见的情况下,孙策就以小霸王硬上弓的方式与周瑜瓜分了这对姐妹,从此愉快地做起了连襟。虽然孙策也没忘记把当时同在皖城的袁术之女送给孙权,但从孙权一生的cao守来看,没能得到小乔,他多半是要深以为憾的。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来说,周瑜与孙权恰似奈德史塔克与史坦尼斯拜拉席恩,一边是满满的忠诚,另一边则多多少少有些嫉恨。

    男人们还要继续征伐,大乔小乔需要搬到新家。孙策不无自恋地对周瑜说:“老乔家的这两个闺女虽然要背井离乡了,但是能嫁给咱俩这样的老爷们儿也是该知足了嘛”。

    四个月之后,孙策遇刺身亡。正史、野史、演义、评书、戏曲都没有提到大乔后来怎么样了,着实令人牵挂。但是,笔者的书写是非常严肃的,不会像某些人那样编造孙权与他嫂子的八卦,笔者只是想顺便告诉大家一个民俗学的常识:在神医张仲景的创造和推广下,我们的祖先在当时刚刚发现了一个真理——好吃不如饺子。

    相对大乔来说,小乔的命运要好一些,结婚十年后才守寡。

    出于对江东二乔的倾慕和同情,一些人为他们编排了显赫的出身和明媒正娶的名分,说她们是太尉桥玄之女,孙策和周瑜的正妻。桥玄曾经高度赞扬过年轻时代的曹cao,如果是桥玄的女儿,大乔小乔自然也就有机会被曹cao惦记。有人反驳说,桥玄太老了,七十多岁怎么生下两个闺女?其实这并不是关键,因为钟会出生的时候他老爹钟繇也是七十多岁,从生理上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关键在于,桥玄是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人,与二乔的籍贯对不上。更重要的是,史书中对孙策、周瑜与大乔小乔的结合用了一个“纳妾”的“纳”字,当时孙坚的吴夫人还在,如果要明媒正娶,孙策怎么着也应该先和他老娘说一声吧?

    综上,大乔小乔只是一对儿在乱世中被军阀强行占有、年纪轻轻就守寡,红颜薄命的小家碧玉。若以幸福指数论,她们还不如《情深深雨蒙蒙》里的傅文佩。她们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姐妹花,很大长度上是沾了姓乔的光。若是换成“大刘小刘”,“大张小张”“大李小李”“大赵小赵”,一股nongnong的职场味道便会扑面而来。若是换成“大王小王”,恐怕就会忍不住想掏出扑克牌了。张王李赵遍地刘还则罢了,如果三国头号英雄母亲,曹cao的那位卞夫人也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姐妹的话,笔者简直不知道她该何以自处……

    “大乔”,“小乔”,怎么读怎么有美感,写进诗词里怎么看都透着婉约。所以即便曹cao对她们没什么想法,杜牧还是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即便赤壁之战时,小乔已经过门儿八九年,苏东坡还是要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就连一贯忧国忧民慷慨悲歌的辛弃疾也难得温情脉脉地写道:“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高雅人士也许会说,江东二乔印证了江东沉醉了千年的美丽。笔者这样的粗人,只能简简单单的总结为——在被写进诗词这件事上,有一个婉约的姓氏真的很重要。

    步练师

    孙权的爱妻步夫人是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与孙权的第四任丞相步骘出自同一个家族。虽然步氏家族在汉末乱世中一度窘迫,但通过“练师”这个清丽脱俗的名字不难发现这个家族是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反观孙权与步练师所生的两个女儿——孙鲁班、孙鲁育,观感上实在是差太多了。

    步练师是孙权一生最爱的女人,史书上把她宠冠**的原因归结于她出众的相貌,这真是太小看孙权后宫队伍的建设了。堂堂江东,美女如云,孙权其人,好色到连侄女都不放过的地步,什么样的绝色佳人他没有见过?

    步练师得宠的原因在于,她的家族势力既没有大到对孙权产生威胁又没有小到势单力孤任人宰割的程度,她没有儿子从而规避了很多同行的明枪暗箭,她的女儿孙鲁班特别能撒谎,特别能战斗,像极了孙权。最关键的是,步练师从来不嫉妒,孙权找多少女人她都是一副乐观其成的态度。

    。

    步练师的这种乐于分享的从容,以三从四德的标准来看那真是贤惠得不要不要的,现代心理学则倾向于认为这种现象多半是因为她只图好处,感情上根本不在乎。

    孙权一生祸害了一群深爱他的女人,念念不忘的则是一个与他逢场作戏了一辈子的“圣母”,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徐夫人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著名的徐夫人,一个是为荆轲铸造匕首的铸剑师(请注意,这是一个男人),一个是孙权娶了的那个表侄女,今天要说的是孙权的弟媳妇儿,孙翊(音通易)之妻的那个徐夫人。

    当初孙策临终前在考虑接班人时,很多人都建推举和孙策一样勇猛善战的三弟孙翊,而孙策出于守城的考虑选择了更有谋略的孙权。只比孙权小两岁的孙翊,又能打又有群臣拥戴,在中国历史上但凡出现这样的情况,弟弟难免要抢班夺权,哥哥也总会提防甚至暗害弟弟,可这哥俩却是难得的团结和睦,孙翊忠心耿耿地拥戴哥哥,孙权也放心把最精锐的丹杨兵交给弟弟,任命他为丹杨太守。尽管这哥俩的兄友弟恭也可能是出于对手握兵权的周瑜的忌惮,可不管怎么说孙权都比防兄弟如防贼的曹丕光明磊落得多了。

    孙翊的人生轨迹证明了他大哥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这位孙家三少爷虽然勇猛过人但是性格太粗暴,动不动就冲自己的左膀右臂发脾气。其实孙翊对他的两个主要助手还是不错的,当初这两位在山里头东躲西藏,孙翊一上任就高薪聘请他们并委以重任,一个管军事,一个管行政,够意思了把?在孙翊看来,他又没打人又没侮辱人,不过是说话粗暴点了点儿,我对你凶是因为和你熟,很正常啊。可他不知道这世上有很多人是受不了刀子嘴豆腐心的。日积月累之下,忍无可忍的左膀和右臂乙收买了孙翊身边的跟班寻找机会打算加害于他。

    公元204年,县令、县长们一起来拜见孙太守。孙翊让擅长算卦的徐夫人进行占卜,得到的是一副凶卦。徐夫人的意思是,宴会就别开了。孙翊说人家来都来了,好歹也得简单喝两杯,别担心,我去去就会。然后他就好死不死地喝多了,喝到高兴处连随身携带的兵器都忘了就去送客,终于被他的跟班刺杀。之后这位凶手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在场的官吏们据说是各忙各的,反正就是没人抢救长官也没人缉拿凶手。出现这种行政不作为的情况并不奇怪,人家左膀和右臂不说话,其他人怎么好强出头呢?官僚主义害死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等到徐夫人派人抓到了凶手,两位主谋第一时间杀人灭口然后一推六二五,这种急哄哄的反应更加暴露了他们的嫌疑。

    庐江太守孙河听说族兄被杀立即赶赴丹杨主持大局,可他没有搞清楚形势就摆出领导的架子痛斥那两位主谋办事不力没有保护好长官。那两位大哥平生最讨厌的就是被人训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孙河也杀了。为了防止孙权的惩处,左膀和右臂派人北上迎接曹cao任命的扬州刺史刘馥。

    要说这两位主谋也真是没啥追求,干这么大的事儿居然不提前联络外援也就罢了,事到临头居然还有心思调戏徐夫人。徐夫人一看机会来了,对杀夫仇人极尽温柔哄骗之能事,说等到月底服丧期满就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左膀和右臂二人能够因为一言不合就犯上作乱说明他们是多么在意别人对自己说话的口气啊。在徐夫人的吴侬软语中,两人都感到徐夫人的温柔是自己今生最大的守候,竟然谁也没想着来硬的,一心拜倒在徐夫人的丧服下。之后徐夫人就紧锣密鼓、梨花带雨地找到了两名亲信,让他们埋伏在自己的卧室之中伺机动手。

    到了月底,徐夫人分两次将色胆包天的仇人引诱进死亡的陷阱,割下他们的首级祭奠了自己的夫君,实现了完美的复仇。

    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刀子嘴豆腐心是要吃大亏的,不管多熟都要学会温柔。

    孙尚香

    孙权之妹,刘备之妻孙夫人来自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们所熟知的芳名“尚香”出自京剧《甘露寺》。

    仅就孙夫人在史书中的形象而论,她实在是不怎么样。

    自从公元209年嫁给刘备,孙夫人就过上了无法无天的日子。

    她纵容自己从娘家带来的那伙人横行不法,坏事做尽。赵云都只好被刘备大材小用,成了内务总管,专门负责盯着这些个祸害。

    孙夫人还成天带着一百多个全副武装的女打手,就算刘备武功再高强每次去找她交流感情都是要感到害怕的。这也便是成语“变生肘腋”的由来。

    通过刘备的贴心人法正的传记,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媳妇儿对刘备来说已经成了和曹cao、孙权同一等级的祸患,而刘备却无可奈何。

    公元211年,趁着刘备入川,孙夫人竟然拐带阿斗回了娘家。有人说孙夫人这么做是出于对这孩子的感情,笔者不得不感叹,一个人竟可以为另一个人粉饰到这样的程度啊!

    张飞和赵云巴不得这个恶婆娘永远滚蛋,但是少主当然是要截回来的。自此,孙夫人与刘备永诀,对刘备来说,真是可喜可贺呀。

    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孙夫人帮助刘备逃出生天,上演了一出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好戏。清代毛宗岗父子在编辑《三国演义》时又加上了孙夫人听闻刘备兵败夷陵后望着西边痛哭,投江自尽的桥段儿。顺便一提,在毛宗岗父子的笔下,曹cao的女儿,汉献帝刘协的曹皇后也从向着娘家欺负老公的立场变成了痛斥曹丕篡位的形象。罗贯中先生只是单纯地喜欢把跟刘备有过亲密接触的人全部写成心向刘备。毛宗岗父子则显然是要传播女性既然嫁人了就要跟自己的男人一条心的价值观。

    当娘家与夫家有了矛盾,女人应该站在哪一边?这是一个讨人嫌的问题。但不管站在哪边都算不得错。

    笔者不能理解的是,孙夫人的所作所为对两边都没有好处,明明是带着巩固孙刘联盟的任务而来,却一直在搞破坏。

    笔者更不能理解的是,孙夫人做的这些事儿对她自己也没有好处。有孙刘联盟在,才有她的价值在。一旦回到了娘家,无论刘备是死是活,都没人敢娶她。当然,你要非说孙夫人就喜欢不用担心谁也不用被谁管的生活,我也没办法。

    在女性普遍柔弱,依附于男性的时代,混不吝的孙夫人也算有着别样的风采。也许在她的包庇下成为法外之民的手下们会觉得跟着这位“弓腰姬”很痛快。然而不管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她都只是一个任性的公主,一个恣睢的悍妇,一个因为文人墨客的一点私心莫名其妙地得到了人们不该有的欣赏和赞美的“作女”罢了。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全都怪孙夫人,毕竟她还是太年轻了。

    孙坚死得早,吴夫人死的早,孙策死的早,可孙权死的不早啊。孙十万啊孙十万,你惯着你妹,没问题。你拿你妹去搞政治联姻,也可以。你工作忙,顾不上叮嘱你妹也不是说不过去。可你给你妹安排那么多手下干嘛?你还怕你妹夫欺负她?你不管你妹你还指望你妹夫管得了你妹?公元211年,孙刘联盟还远远没到破灭的时候啊,你让你妹作那么一下,往死里恶心了你唯一的盟友,你图啥?

    有人说,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惯坏自家的女孩子,然后嫁给他。

    我说,害人终害己啊。

    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陈留郡圉(音通宇)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她是汉末三国第一才女,也是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西晋景献皇后羊徽瑜以及名将羊祜(音通户)的姨妈。

    《三字经》中有一句:“蔡文姬,能辨琴”。说的是童年时代的蔡文姬就能通过声音辨别出哪一根琴弦断了。需要指出的是,《三字经》中提到过的女性仅有蔡文姬和谢道韫两人而已。

    蔡文姬博学多才又精通音律,第一任丈夫是河东郡(今山西省西南部)的卫仲道。小卫很早就去世,两人没有子女,蔡文姬就从山西回到了河南。年少守寡已经够可怜的了,谁能想到,她还要一再地嫁人,一再地流离。

    和同时代很多人物的命运正相反,董卓之乱并没有打破蔡文姬平静的生活。公元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蔡文姬的父亲也被司徒王允杀害,蔡文姬的悲剧这才进入**,臣服百年的南匈奴趁着汉帝国哀鸿遍野之际四处劫掠。蔡文姬被匈奴第二号人物——左贤王所占有。一晃十二年过去,她给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

    公元207年,曹cao一举击杀乌桓的蹋顿单于,威震塞北。遥想起蔡老先生的道德文章,一生勤俭的曹cao不惜重金要从左贤王手中赎回蔡文姬。

    左贤王知道曹丞相给他赎金是给他留面子,当初曹cao还是个普通军阀时就两次痛扁他爹于夫罗单于,现在曹cao已经是中原霸主,就是让他倒贴钱他也只能打脱牙和血吞。

    文姬归汉后,曹cao安排了手下一个屯田都尉董祀做她的第三任丈夫。这桩婚姻被看做当时女性改嫁很正常的经典案例。然而通过《后汉书列女传》我们可以看到在稍早的时候,荀彧的堂姐妹,司空荀爽的女儿就因为宁死不肯改嫁而备受称赞。笔者分析认为,一则在曹cao统治下,礼教的层层束缚有所放宽。二则过去的人们对女性改嫁的态度与人口数量有关。人口越少,越不排斥改嫁。

    当初写《曹cao世家》时,笔者惊诧于偏好**的曹cao竟然没有将蔡大才女占为己有。如今想来,却也简单。曹cao是何等样人?在他的人生哲学里,抢别人的媳妇儿不丢人,花那么多钱大老远赎一个女人回来自己留着,那真是再丢人也没有了。

    后来,蔡文姬的这个第三任丈夫犯了死罪,她只好披头散发光着脚去找曹cao求情。正在举办宴会的曹cao很有派头儿地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文姬一进来先是叩头请罪,然后就条理清晰,酸楚哀痛地讲述夫君行为的合理性,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曹cao犯难地说:“可是有罪的文件已经发出去了,不好办呐。”文姬又闪着水汪汪的眼睛,十分煽情地说道:“您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兵不计其数,还舍不得一匹快马来救一条人命吗?”曹cao终于被蔡文姬打动了,下令将董祀赦免。

    当时,天气寒冷,曹cao看蔡文姬披头散发又光着脚就赐给他头巾和鞋袜,然后又问她:“听说夫人家先前有许多古书典籍,还能记得吗?”文姬说:“家父留下的书有四千多卷,在流离困苦中都离散了,现在我能记住的只有四百多篇。”曹cao要派十个抄写员配合她抄写下来,蔡文姬虽然半世孤苦但仍有着凌然不可侵犯的孤高,她以男女有别为由拒绝了所有的抄写员,只要求纸笔,由她一人书写就足够了。之后文姬就将她记忆中的文章抄写下来送给曹cao,文字上竟没有一处疏漏。

    读者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走后门的故事,法家学说是曹cao的指导思想,“割发代首”的典故虽然有点虚伪但至少说明曹cao是很在意程序正义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做人情,以后还不都敢违反法律了?可曹cao把蔡文姬赎回来,又亲自给他包办了婚姻,要是再把她的第三任丈夫杀了,岂不是白忙活了?难得做一回好人,总得做到底。可是对外又需要有个交代,于是他顺水推舟,让蔡文姬抄书,这样便可以以对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堵住悠悠之口。再加上送头巾鞋袜的细节处的关心突出了长者的风范,曹cao的形象越发高大了起来。

    蔡文姬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土也保护了自己的丈夫却永远与两个儿子天各一方,其平生的遭遇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空前绝后。因而,她的作品境界始大,感慨遂深。

    通过魏征编纂的《隋书经籍志》可以得知,至少在唐太宗时人们尚能读到蔡文姬的作品集,可惜今天这位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悲愤诗》和一首《胡笳十八拍》了。但比起谢道韫的诗词只留下七个字(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悲惨遭遇,蔡文姬能留下三首完整的的作品已属幸运。而且在《三国杀》网页版的作用下,一些句子也为人们所熟知,比如“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还比如“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由于生僻字很多,情感又太过哀伤,一千八百年间,蔡文姬的作品被广泛传唱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奇特之处在于,那一次爆红的起点不是来自蔡文姬的知音曹cao,而是一千年后,身陷囹圄的文天祥……

    下期为您讲(tu)述(cao):黄月英,辛宪英,张星彩(原型),貂蝉(原型),甄姬,卞夫人,张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