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一百二十七章 常平仓硕鼠
魏瀚在这个位面的发展就快多了,自从造船厂厂长徐建寅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大堆的造船设备和图纸后,整个造船厂就成了巨大的工地。造船厂接到的任务是等设备安装好后就立刻同时开建4艘5000吨级别的巡洋舰和4艘运输舰。 魏瀚也被任命为副总工程师,主持其中一艘的建造。虽然在主持造船上是新手,分配给他的却是巡洋舰的建造任务。 现在的人所不知道的是,在嫦娥的位面里,魏瀚为中国建造了多艘战舰,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也是出自他的门下。 不仅如此,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魏瀚的9名兄弟、堂兄弟,皆为海军高官,其中有6位毕业于船政系列学堂。魏瀚之后共出1位海军上将,1位海军中将,2位海军少将,有11位为海军著名学校科班出身的海军军官。 所谓的世家,这就是了。 粮食问题一直都是中国人的老大难问题,作为一个虽然幅员广阔,但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人在粮食方面的压力一直都比外国人来得大。 因为中国人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人多力量大”,民间也好,各朝各代的皇帝、官员也好,都希望百姓们早生、多生。造成的后果就是人口迅速增加,然后粮食产量却不能相应增加,再加上各个朝代必然有的土地兼并,大量农民被驱逐出自己的土地,然后就是活不下去的农民揭竿而起。 等到把人杀得差不多了,新的王朝建立,又开始新的一轮轮回。 也不能说各个王朝的官员都是笨蛋,比如他们就创立了常平仓制度。常平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 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使朝廷储藏粮食的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能有效平抑粮食市场和维持社会稳定。 然而,总有一些聪明人,他们将主意打到常平仓的身上。“借用”都算是轻的,严重的甚至放一把火,把整个常平仓付之一炬,用大火掩盖一切罪恶的痕迹。 清末吏治腐败,再加上太平天国起义引起的统治混乱,更让聪明人们上下其手,大发不义之财,而百姓却要承担饥荒时国家没有粮食可以赈灾的后果。 丁戊奇荒,受灾两亿人,饿死至少1千万人,这笔帐,有很大一笔要算在那些聪明人身上。 程启才不会以为慈禧会乐意看到发生大规模灾荒,她不采取任何行动的原因,固然有一部分是因为不把百姓放在心上,但毫无疑问,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行动可以采取。 程启不需要薛可达去查什么偷粮、卖粮的证据,对所有粮食系统的人查家底就可以了。只要家中有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历的,抄家! 啥?这是自古以来祖传的家产?当人民群众是瞎的吗?当官前什么家境,当官后什么家境,一调查就都知道了。 也许有冤枉的,但哪个庙里没有冤死的鬼呢?不多就行。何况,程启对满清的官员实在是好感欠奉,觉得全收拾了也不冤。 陆鸿渐却觉得自己很冤,自己已经不做官好多年,却仍然有官员为当初粮仓的事情找上门来。 当年,自己和一群大大小小官员把常平仓的粮食倒卖一空,本来一直在忐忑,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被发现,一家人人头落地,或者被发配到乌里雅苏台给披甲人为奴。 爆发的民乱却帮了陆鸿渐的大忙,他一把火把常平仓给烧了,然后全部推到民乱身上去,即使民乱压根就没有影响到附近。 虽然他被削职为民,可这笔钱财也落袋为安了不是,他不光有18万两银子,更有了良田3万亩,这辈子值了。 这些年过去,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也安心过起了富家翁的生活。每日里乐呵呵,不时还修座桥什么的,成了附近十里八里都有名的“陆大善人”。
谁曾想到啊,竟然还有人上门来查,也不说什么案子,只问自己家产从何得来,这让自己如何说的出? 一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就定了罪,审案的官员还说了,如果能检举揭发,可以减罪一等,否则的话,依照这么巨大的数额,就等着把牢底坐穿吧。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是?没有理由就自己一个人倒霉,何况还可以减罪一等!陆鸿渐如竹筒倒豆子把同犯全都供了出来,一下子就把10多个官员拉下水。毫无例外,全部抄家,送上法庭。 最后陆鸿渐被判坐牢10年,没收全部财产,每个家人发给100元中华元后遣散。 常平仓系统的专项查案持续了数月,结果是触目惊心的,全国所有管理过的粮仓的官员几乎无一幸免;国库的收获是丰厚的,抄家收缴了金银折合中华元超过150亿元,粮食12万吨,良田6万平方千米,店铺、宅院数以十万计,各种珍玩不计其数。这是后话不提。 程启同时命令各省市,将辖区内的常平仓内的粮食,按市价卖给供销社,从此后撤销常平仓,所有常平仓的官员都罢免,雇员都解雇。 指望官员能做好符合市场规律的事,不如指望自己的供销社能做好,省下来的俸禄拿来补贴粮食交易还好过。 由嫦娥管理、雅典娜监控的仓库,程启就不信还能出什么幺蛾子! 惩治那些蛀虫、硕鼠是必须的,虽然这整顿了吏治,也挽回了一些损失,但这还不够,因为这并不能够让地里多长出粮食来。 中国大部分的耕地都在大大小小的地主手里,小部分在一些自耕农手里,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期待收获更多的粮食。 虽然“打土豪分田地”似乎也是条路,但这条路是程启所不想走的。 将土地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把数量庞大的劳动力死死绑在土地上,这完全违背了程启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