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都市小说 - 近距离忧伤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六章 图书馆故事

第六十六章 图书馆故事

    这是五年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了,这个学期是课程和在校实习结合。开始新的实习任务,划分组时,刘一莎又和陈晨分在了一个组,沈毅在另外一个组。刘一莎工作落实后,非常轻松,和陈晨很聊得来。但是,刘一莎工作落实在了上海,陈晨要回北京,刘一莎知道他们是不可能交往的。但是她不拒绝和陈晨呆在一起很舒服的感觉。

    在与陈晨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愉快实习期间,刘一莎偶尔也会想想沈毅。如大三分手时所知的,快3年了,沈毅真的要出国留学了。刘一莎平静地接受这个结果的同时,也在想当初分手是多么冷静、理智。

    而如今,陈晨对刘一莎很好,但是刘一莎已经决定去上海了,陈晨回北京,他们两人也是不可能了。刘一莎只静静享受着和陈晨在一起实习的愉快感受,实习之外,两人并不刻意联系。

    刘一莎觉得陈晨固执得可爱,正直得可笑,也比较幽默,是个好男生。

    无压力的实习,工作已落实,天气暖和了,人心也痒了。没有任何压力,完全是自由的,心情很愉悦,刘一莎爱吃、爱玩、爱读书,也有点寂寞,但她深知即使渴望爱情的来临,这个时期的恋爱却是谈不得的,结果是不允许的。十分懂得辩证思维的刘一莎知道,上天不可能让一个人这么顺利,让她得到了理想的工作,情感上得不到满足,才显得上天是公平的。

    长春的春天来得比较晚,2000年的春天将是刘一莎在长春度过的最后一个春天。随着春的将近,刘一莎隐约感觉到久违的爱情的种子又在心中萌发了,她有点喜欢陈晨了。她喜欢和陈晨在一起实习的感觉,但不会揭破那层纱,不会和陈晨走得很近,只享受好感带来的美好时光。她感谢陈晨,在明知道两人不可能有结果的情况下,仍能陪着她玩,又保持着很好的距离,这种关系很美,很值得珍惜。

    有一天,提取咖啡因的实验。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很长,阳光正好,实验室静谧。3个同学在等结果,刘一莎、陈晨和陈晨同寝室的老六。陈晨向刘一莎提出要求,“我给你画张素描吧。”刘一莎知道这是很亲密的要求了,她很开心,欣然答应,“好啊,没想到你还会画画。”刘一莎给陈晨当着模特,很轻松很随意地看着他画,陈晨边落笔边抬头观察刘一莎的神情,做素描状。其实,陈晨不会画画,他真是闹着玩的,不知怎地突然想起来这么一出。

    老六:“看老四给你画得多认真啊,你就珍惜吧。”大家都知道老四喜欢刘一莎,刘一莎也很坦然。不过刘一莎嘴不饶人:“他现在让我当模特儿,练好了,以后给别人画。”双关的语言大家都懂,陈晨以后会有自己的女友,和刘一莎的关系到毕业就结束了,但实验室内三个人心态都很轻松,都成熟了。

    陈晨在画,刘一莎在想,如果自己不是去了上海,而是在北京找到了工作,那么她和陈晨的关系会怎样变化呢?

    “那一定没有现在感觉好。”刘一莎心里想。因为如果刘一莎的工作落实在了北京,那么她和陈晨就将在一个城市工作了,刘一莎想自己一定会有很多的想法,会想陈晨会不会追求她,若陈晨真的提出交往要求,刘一莎不知道自己会做怎样的决定。

    也许,刘一莎不早早选定上海的工作,经过努力也有可能在北京找到工作。但刘一莎认为,她和陈晨之间没有挑明关系,只是互有好感,还不是恋爱关系,刘一莎不会反常地放弃上海的工作而选择北京的。她认为只有一切自然而然才美。

    没想到上天帮了刘一莎,她不用想那个可能的复杂局面,她没去北京,去了上海。也许,刘一莎的心里还是不想让沈毅伤心,所以才认为陈晨一旦追求她会是一个复杂的局面。

    面对着安静地等陈晨给她画素描的刘一莎,陈晨感觉到恬静、自在,希望时间停止下来。

    大一那年,1996年的春天,全班骑自行车去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玩,回来下着雨。一路人骑回来,浩浩荡荡。“车夫”基本是男生。当时刘一莎坐在冯志自行车上,刘一莎一路为他唱歌的时候,陈晨觉得不舒服。

    时间倒回到1996年的五一,那时他们是大一下学期。

    那一次,刘一莎的班级搞了一场后来震动全学院的活动,他们全班同学骑车去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玩。那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买了自行车,活动组织者去别的班甚至别的系借了自行车,要求男生做“车夫”,女生做乘客,自由组合。刘一莎班级里18个男生,12个女生,所以,每个女生都会有“车夫”。刘一莎和来自河北的冯志是一组,刘一莎也不知道是怎么安排的,反正就是和冯志一组了,来去都坐他的自行车。

    净月潭离长春市中心十几公里,骑自行车还驮个人,去程约2小时,回来时又赶上下雨,骑起来很辛苦。去的时候,刘一莎心情很愉快,一路给冯志唱歌,冯志开心极了。回来时下雨了,为了给冯志鼓劲,刘一莎唱得更响亮了,冯志果然没有泄气。但是刘一莎欢快的歌声给骑队里的陈晨竟然带来了不舒服的感觉,他吃醋了。

    陈晨在高中没谈过恋爱,他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对刘一莎给冯志唱歌会产生那样的反应,但这个反应被记在了他心里。直至现在给刘一莎画肖像画时又瞬间被唤醒,原来他当时就默默喜欢上了刘一莎。

    在实习期,刘一莎和陈晨微妙的关系中,刘一莎感觉到了陈晨的变化,陈晨对她开始不好意思起来,而从大一起两人就是玩得很好的朋友,双方都大大咧咧的。现在的陈晨,若在周末碰到化了淡妆的、显得更美丽的刘一莎,会紧张,尤其是和其他同学一起时。

    刘一莎在和陈晨互相保持好感的同时,也会在食堂等公共场所偶遇沈毅,双方早已不做眼神接触了,刘一莎看到沈毅,就会有意避免与他目光相对,刘一莎不知道沈毅是否也是采用同样方法躲避她的。总之,在知道沈毅要出国读书后,刘一莎对沈毅的心就冷淡了很多,她庆幸自己当初的理智,否则两人还可能彼此伤害而闹僵。现在,虽然两人不刻意联络,但如果正面碰到,还是会彼此微笑、点头打个招呼。两人对曾经发生在彼此之间的故事,还心存感激,她和他完成了人生的一个成长过程。

    刚分手的两年里,刘一莎过度陷入对过去的回忆中,也很难堪地还要和沈毅在教室里整日相处,无法忘记沈毅,也不能接受别人。

    刘一莎在与男生相处方面,其实没什么禁忌的。她在和沈毅分手后,不和别的男生谈恋爱,不是怕别人说三道四,而是她不想喜欢别人,还想在心里给沈毅留一个位置,当然因为仍然想着沈毅,她也喜欢不上别人。

    现在,她和陈晨互生好感,尽管她知道这种好感还不是爱情,因为从和沈毅的交往中,刘一莎清楚地知道互相倾慕的感觉是怎样,她仍然尊崇自己的本心,有好感,她也不拒绝和陈晨之间合理的交往。

    也许这种“合理”的交往在外人眼里已经十分的“不合理”了,两个人明显没有未来,又不是谈恋爱,还一起去泡图书馆,一起去看电影,挺让人费解的。

    又一次,周五实习时,陈晨和刘一莎又约好周六下午一起去市图看书。周六,刘一莎到陈晨宿舍楼下等他。吉林医科大学是“马路大学”,校舍和宿舍都是没有围墙的,和周边的街道以及居民区相连,陈晨的宿舍楼离市图近,所以,刘一莎来找陈晨,然后两人一起去市图。

    到市图后,他们像往常一样,去了阅览室,然后找一个稍微安静的位子,面对面坐下,再去找书来看。图书馆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两人各自看自己的书,做必要的笔记,并不聊天。但是,陈晨从自己的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写了一句话递过来,“咱们最后都没当医生,你最初为什么要考医科大学?”

    刘一莎接过那张纸,一看是这个话题,心里一惊,沈毅曾经问过她报考医科大学的事情,陈晨也问过她,为什么喜欢文学却考了医科大学,现在类似的问题又被陈晨问起,而自己的大学生活已经快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爱情也纠结地宣告了结束,心生无限感慨,然后埋头写回复给陈晨,“浑浑噩噩,志愿是父亲建议的,虽没当医生,毕竟还从事和医学有关的工作,也算未辜负父亲的心愿吧,你呢?为什么考医科大学?现在后悔吗?”写完后,刘一莎把纸条推回给了陈晨。他们在以往时,也经常这样“笔聊”。

    陈晨接过纸条后,开始写他的回复,“我报考医科大学是因为‘不想求人,只想救人’,现在虽然不能直接救人,但也可以在更广层面上为有疾病和困苦的人提供帮助,算是实现心愿了,不后悔上医科大学。”

    刘一莎看陈晨埋头写了很久,在打量他,陈晨是个很正直的人,可惜两个人没有缘分了。

    刘一莎正看着陈晨,陈晨已经写好,递过来了。

    刘一莎一看到陈晨写“不想求人,只想救人”,立刻对陈晨好崇拜,马上对他竖起大拇指,赞扬他。陈晨看到后,含蓄地笑了。

    然后,刘一莎写回复,“佩服你有这么崇高的想法,我学医没有明确目的,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又不能成为作家,写作估计养活不了自己,不过,有机会,我还是会向作家努力的。”

    陈晨等着刘一莎写回复,拿到后,发现这一页已经写满,于是翻过来继续写,“像你这样有爱好很好,也许写作正是最适合你的工作。”

    两人这么笔聊着,聊得都很兴奋,刘一莎很期待陈晨的纸条,等她拿到纸条,看到陈晨的赞美时,回写过去“你最适合的工作我以为是‘当官’,你高中时当过班级干部吗?”

    陈晨回复“初中和高中都做过团支部书记,可惜,大学时没有好好学习,能力还不行,我其实不适合当官。”

    刘一莎看到陈晨初中、高中都做过团支部书记,对他更是钦佩了,这次竖了两个大拇指,然后冲他微笑,并低头写下“真棒!!!”回递给他。

    陈晨陶醉在这样的下午了,刘一莎是个亲和力很强的女孩,和她在一起看书、聊天都是那么舒服,看来人是可以日久生情的,只可惜,两人最终还是没有缘分。

    陈晨在双方工作都确定的情况下和刘一莎一起玩,他不是抱有什么特殊目的,而是确实对刘一莎有好感,双方像朋友一样交往,几个月来两人都相处得很好,没有什么不可以。

    陈晨把纸条夹进笔记本,然后轻声对刘一莎说,“我们去视听室看看有什么电影吧。”

    刘一莎同意了,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跟着陈晨出了阅览室。

    两人往视听室走的时候,刘一莎问陈晨:“你也不知道今天放什么电影吗?”

    陈晨:“好几天没来过了,没看到预告,以前咱们看过的都不错,这次的也不会差,去看看就知道了。”

    两人到了视听室门口,刘一莎看了一下预告牌,“天哪,将要放映的是《莎翁情史》”,她一看这个名字,心里有点小紧张,“讲情史的,必定少不了亲热镜头,要是今天放映厅还像上次看《罗拉快跑》时,只有她和陈晨该多尴尬,还有一次看《六天七夜》时,人也很少,那次电影里有一些亲密镜头的,当时就已经有点不好意思啦。”刘一莎心里直打鼓,但是脚步已经进入了视听室,“还好”,她竟然脱口而出,原来视听室里已经有七八个人了,待两人坐定,又陆续进来一些人。

    刘一莎和陈晨一起看过的电影比刘一莎和沈毅看过的电影要多。刘一莎和陈晨在学校俱乐部、长春市图放映厅这两个地方看过很多电影,像《春风得意梅龙镇》《偷天陷阱》《六天七夜》等。两人看电影时一点都不寂寞,从头到尾都有话聊,但是他们只聊天不聊情。

    在刘一莎的标准里,和陈晨,只示好不示爱,只近距离相处不做身体接触,这就是合理交往。相信陈晨也是抱持相同想法,两人互动得很开心。

    经历过恋爱的刘一莎知道,她和陈晨的状态和她当时与沈毅的状态是有本质差别的。刘一莎和陈晨在一起舒服、开心,他们不牵手、不拥抱,她对他没有心疼的感觉;刘一莎和沈毅在一起时,他们是恋人,亲吻、拥抱、诉衷肠,她对他有母性被激发的一面,有时会莫名担心他。

    而这天和陈晨同看《莎翁情史》的刘一莎,由于电影内容太亲密了,搞得两人不好意思聊天,几乎是悄无声息地看完整部电影的。两人微妙地度过一个电影放映时光。

    实习期结束后,不在一起看电影的日子,刘一莎就很少碰到陈晨了。独自一人的刘一莎,若几天不能偶遇陈晨,心里也会莫名烦恼,想生气、不快乐,但她不会主动去找陈晨。

    在刘一莎眼里,陈晨也是十分稳重的人。刘一莎确定了上海的工作后,就告诉了陈晨,她去不了北京了,不会放弃上海的工作,陈晨对刘一莎的感觉一直都没有变。陈晨不因两人不能在一起就此冷漠,不因渴望在一起而十分主动,刘一莎喜欢陈晨这样。

    刘一莎真的不知道,陈晨早在大一的时候就对她有好感了。

    刘一莎是和陈晨玩得比较好的女生之一,她给人一种文静的感觉,活泼起来也很自然,似乎这两个特点在她身上一点都不矛盾。1996年十一去大姐家帮助干农活时,陈晨又和刘一莎有了几天吃住行在一起的时光。陈晨对刘一莎的好感更明确了。

    然而,从大姐家回到长春后,陈晨有意识接近刘一莎,但他没有采取很明确的追求刘一莎的举动。他在观察刘一莎,他发现刘一莎的反应中没有和他的反应一样的东西,就是他不确认刘一莎也喜欢他。

    时间很快到了1996年最后一天的那场跨年联欢晚会。联欢会上陈晨和刘一莎也聊天了,陈晨跟刘一莎聊了从来没和其他女生聊过的他在京郊农村生活过的体验,刘一莎也分享了自己的南方农村愉快的生活感受。他和她聊得很愉快。

    然而,就是在当天,沈毅和刘一莎聊的时间比他和刘一莎聊得还长,这个陈晨都看在眼里。

    然后就到了1997年的春天。陈晨多次反常地找刘一莎聊天,陈晨认为自己的行为已经很反常了,但是刘一莎竟然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她感受不到他对她的心。

    突然,1997年的五一,刘一莎就和沈毅正式交往了。

    沈毅是自己宿舍里的兄弟,陈晨不可能和兄弟抢女朋友,他还没对刘一莎表白,刘一莎就已经成了兄弟的女朋友了。怎么这么快?

    陈晨在那以后隐藏着自己对刘一莎的情感,刘一莎在和沈毅交往后还和往常一样该和陈晨接触时都很自然,陈晨发现刘一莎似乎不知道自己喜欢她。

    陈晨很苦恼,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向刘一莎直接说明白,如果她直接告诉他她要选择沈毅,他也认了,但是现在他连表白的机会都没有了。陈晨反思是什么让自己这么犹豫、这么没有自信。

    陈晨清楚,这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陈晨的父亲出生在京郊农村,是奶奶家唯一有文化的人。文革期间,陈晨的父亲响应政府一线城市支援“三线”城市的号召,去重庆参加工作。“三线建设决策”是1964年毛主席提出的,那时中国周边形势严峻,有可能要打仗,但又未必能打得起来。所以,城市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很重要。毛主席提出:三线是一个阵地,一二线是一个阵地,以一二线的生产来支援三线建设,也就是沿海支援内地,使内地逐步赶上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这个决策也有把一线城市的企业内迁,万一打起仗来,可以保存实力的考虑。在“三线建设决策”提出后没几年,陈晨的父亲就从北京去重庆参加工作,支援重庆了。

    陈晨父在重庆工作了11年,在陈晨的弟弟出生后才调回北京工作。期间陈晨的母亲带着他和弟弟与奶奶一起生活在京郊农村。陈晨的母亲是小学老师。待得陈晨小学毕业要上中学时,陈晨全家才从京郊搬到了北京市区生活。陈晨的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小学和初中,陈晨都是班级里成绩第一名的学生。但是对北京市区生活不习惯的陈晨,自信心受到了一定影响,他仍然怀念奶奶家的那棵大槐树,想念奶奶,觉得自己和北京城区的生活格格不入。高中时,虽然陈晨也考入了北京市重点中学,但由于他的初中是一般性中学,尽管初中时成绩很好,但到高中里全是尖子生的学校,陈晨的学习成绩不再突出。高考时,为了到好的学校读书,陈晨只好选择了北京市外的高校来读。

    大学时,虽然陈晨当了班级的团支部书记,自己的成熟稳重也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但只有陈晨知道自己其实是自信心不强的人。果然,他的自信心在刘一莎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充分验证,就是他自信心不足,连直接表白都没来及说,心仪的女生已经成了别人的女朋友。

    在刘一莎和沈毅分手后,陈晨在心底里对刘一莎是一直有好感的,但是三个人已经造成的局面使得陈晨决定隐藏自己的感情,不再对刘一莎表达。可是去年第一次毕业实习,在和刘一莎每天的近距离接触中,陈晨对刘一莎的好感隐藏不住,而这时他终于发现了,原来刘一莎也有点喜欢他。已经成熟的两人都很自然地流露着彼此的感情。

    那时,陈晨问过刘一莎想不想在北京找工作。刘一莎告诉他北京、上海、广州都是她的目标城市,北京当然是可以考虑的工作地点,她也正在托北京的大表哥投寄简历。陈晨没有能力帮刘一莎解决在北京的工作问题,他和刘一莎又不是恋爱关系。陈晨期待着刘一莎的大表哥能帮上她的忙。

    然而,寒假回来后不久,刘一莎就告诉陈晨,她可能要去上海工作了,已经落实地差不多了,但没告诉陈晨细节。陈晨心里十分失望,但是这是不能强求的事情。

    喜欢在一起的原因是因为自然,分开的原因可以归于社会。

    刘一莎和陈晨止步于好友的关系,刘一莎以为有两个因素,一是即将毕业,两人不在一个城市,二是沈毅还在眼前,刘一莎做不到在沈毅面前和别的男生谈恋爱。

    陈晨和刘一莎止步于笔友的关系基本上的因素和刘一莎相似,两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刘一莎的前男友是自己的宿舍兄弟,陈晨磨不开这个面子。但是陈晨还有一个心结是刘一莎始终不知道的,就是陈晨也追求刘一莎,沈毅也追求刘一莎,刘一莎似乎对陈晨毫无感觉,而选择了沈毅,陈晨自信心受到打击。陈晨感觉到刘一莎对自己没有爱上的感觉,也不勉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