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司马传在线阅读 - (七)

(七)

    一听陆逊拿荀彧作自比,朱然的心生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不安,因为荀彧和曹cao晚年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虽然他的死因仍旧是个谜,但决然和曹cao脱不了干系,如今陆逊这么说,显然已经透露了他想要效仿荀彧的决心了...

    “不行!”

    想到这里朱然腾地一声站了起来,企图制止陆逊这种自暴自弃的想法:

    “我怎么好像看到一个毫无生气的垂死老人,昔日在猇亭大败刘备的陆逊、石亭一战智破曹休的陆逊、襄阳撤退戏耍曹爽的陆逊到哪里去了!吴国可以没有我朱然,但是绝对不能没有你陆伯言!除了你之外,还有谁能够和司马懿并驾齐驱?”

    看着朱然如此慷慨激昂的样子,了解他人品的陆逊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反而毫不在意的和他开起了玩笑:

    “我今天六十三了,本来就是个垂死老人了嘛...”

    说罢陆逊站起身步伐轻盈的走到了窗边,凝视着他多年来精心栽培的茶花,动情的说:

    “再说,我也不想和全公主去争斗什么,记得之前我偶然遇到元放先生的时候,他就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才比天高错春景,了却恩怨方恨迟。凤雏落坡鸾英起,功成名就不过十。’现在想想也对,六三相加得九正应了他的话,也差不多该到我人生的终点了...”

    最后,陆逊不顾朱然的反对仍旧将自己力保太子孙和的奏疏派人送到了建业,孙鲁班和孙霸得知之后欣喜若狂,他们认为陆逊实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之下中了他们的圈套,丝毫没有察觉到陆逊想要一心求死的意志。

    孙权看到陆逊的奏疏之后也是勃然大怒,在孙鲁班和孙霸的暗中怂恿之下,他当即下诏将牵涉此事的陆胤和杨竺等人全部收押审问,对于陆逊他却没有按照孙鲁班和孙霸所希望的那样去职查办,而仅仅是下诏口吻严厉的责备陆逊,这令他们大感失望和意外。

    收到孙权的责备诏书之后,陆逊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他十分平静的从传诏官员的手中接过了诏书,随后就把自己关在屋中再也没有出来过。

    公元245年(魏正始六年、吴赤乌八年),在连续多日未曾进食的情况之下,陆逊于同年的三月十九日离开了人世,终年六十三岁...

    陆逊死的那一天,他那时任建武校尉的儿子陆抗正在武昌城外巡查,得知陆逊的死讯之后,他丢下了手中的军务急忙赶回家中料理丧事,遵照陆逊死前的遗愿,希望自己能够葬在吴县故居旁,并且将自己亲自栽种的茶花也移种到墓地旁。

    似乎是陆逊的突然死亡给了孙权很大的刺激,他没有想到陆逊居然会选择一死来换取安宁,这让他的心态发生了扭曲,于是开始下狠手对支持太子的江东士族进行了重重打击,以至于顾谭、吾粲等人先后下狱,最终吾粲死于狱中,顾谭遭到流放。而为了在太子的问题上留有余地,孙权对于非江东士族出生的太子党则采取了宽容的处理方式。

    除此之外,诸葛恪、步骘、全琮等支持鲁王的人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迁。

    事后孙权认为陆逊之所以选择死亡,是为了向世人彰显自己的正直而达到讥讽孙权的目的,因为当时陆逊在朝中拥有极高的人望,而且与群臣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比较融洽。

    为此孙权以有人举报陆逊在任期间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为由,派人去武昌陆逊家中搜查,结果却发现陆逊的家中并没有多余的财物,这让孙权有些下不来台,最终只好下诏令国府拨付了陆逊的殓葬费用,并且准许陆抗承袭陆逊生前的爵位,借以来挽回自己的面子。

    然而这依旧没有消除孙权对陆逊的怨恨,他趁着陆抗运送陆逊的灵柩回吴县安葬之后,返回建业谢恩的机会,拿出了杨竺诬告陆逊的所谓二十条罪状,当面责问陆抗。

    令孙权没有想到的是,头一次见到吴国君主的陆抗居然一点也不感到畏惧,反而非常从容的对这些强加在陆逊头上的罪名逐条予以反驳,在他那有理有力有节的对答之后,孙权倒是有些没有话可说了。

    就在他有些恼羞成怒的时候,陆抗突然间声泪俱下的跪在地上对他说道:

    “陛下,家父一生为官清廉,从未有过非分之想,他之所以会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正是为了能够安陛下的心,进而安定整个吴国啊,还请陛下明鉴!”

    这时的孙权才猛然意识到,陆逊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份深受孙权猜疑,是会对孙权及吴国后世君主产生巨大影响的人,身为君王的孙权是绝对不允许功高盖主这种情况长久存在的,可孙权又不想背负杀害开国功臣的罪名,所以陆逊才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他。

    想到这里,孙权不禁感到有些自惭形秽,他起身走到陆抗的面前亲自将他扶了起来:

    “你父亲是对朕和吴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现在虽然他去世了,但是他作为他仅存的独子还活着,况且你母亲也是我的侄女,论关系我还是你的舅公,以后我会好生重用你,希望你像你的父亲那般,继续为我吴国的进取而效力。”

    之后孙权没有放陆抗回武昌,而是将他留在了建业,几乎隔几日便会召见他。。

    经过多日的攀谈,孙权意识到陆抗虽然只有二十岁,但在他的身上却依稀能够看到陆逊的影子,而且陆抗对时政和军事都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严格来说就连诸葛恪也比不上他。

    此时他开始有一种预感,吴国的擎天之柱并没有彻底倒塌,因为他有了后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