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唐初风流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八章 不做文盗

第六十八章 不做文盗

    天色还早,萧逸也不急着出城,此刻漫步在长安城里,眼前尽是辉煌大气的建筑,无处不觉得新鲜有趣。

    背着粗布行囊,里面有萧逸目前全部的身家财产,两套换洗衣物,两本书之外,还有沉甸甸的十贯铜钱。

    最为重要的户籍官文和一封举荐信,都被稳妥的揣在怀里,此外还有大约五百文的零钱。

    一时半会儿的不愁饿死,单家之事转眼间不再挂怀,临走时还留了一个口信,告诉几位义姐,等自己寻到落脚之处,自然会通知她们。

    大丈夫千金一诺,答应了帮助程秀秀打理社团,萧逸也不会爽约,反正她们的娘子军团,短时间内根本招不到人手,更别提与人家长乐公主一别雌雄了。

    十五岁的年轻躯体,即使背着沉重的行囊,一样走动间游刃有余,不觉辛苦,脚下还是穿着那双半旧的旅游鞋。

    好不容易走出武将聚集的居住区域,萧逸的方向是横向朝朱雀大街而行,然后沿着朱雀大街往南,沿途看看风光,就可以直接出城门了。

    不想住在城里,因为费用太高,倒是城外一样人口稠密,随便寻个好去处,十贯钱仔细花用,应该能坚持几个月了。

    唐人的生活习惯果然悠闲,每个人都神色轻松,脚步缓慢,大部分都是各色的胡服穿着,也有顶盔冠甲的武士,环佩衣衫的妇人。

    走着走着,地势开始起伏不平,眼前出现一座横跨两岸的石拱桥,萧逸踏足其上,就见一条波光粼粼的大湖映入眼帘,两岸绿树浓密,亭台水榭掩映其间,景色如画。

    微风吹过,萧逸一时间心旷神怡,忽然,就见桥的另一头,人头攒动,两座张灯结彩,红绸装饰的高台,彼此相隔不远的矗立在街口。

    萧逸有些疑惑,这里似乎不是百姓居住的坊间,距离皇城这么近?难道民间艺人还敢在此地表演不成?

    尉迟珊珊曾经讲过,京城里时常有人表演百戏,当街搭好高台,供过往游人观赏。

    心中好奇,萧逸情不自禁的走了过去,等走到近前,才发现这些争相拥挤的百姓,竟然都是些举止斯文,出口就是之乎者也的读书人。

    “太子殿下果真礼贤下士,张郎,你我速去也,作出一篇佳作,屏雀中选者一,名动京城者二,百贯银钱者三,三得其美,岂不美哉!”

    “不,不,越王虚怀若谷,向来是我等士林中的表率,今日殿下要用文才礼聘有识之士,一同修撰括地志,此等名传千古的壮举,你我还不速去追随殿下于尾翼,更待何时?”

    相同的对话到处都是,萧逸好笑的看着眼前的读书人,一个个神色激动,有的手中还拎着名刺和行卷,显然都是些寒门子弟,正愁没有门路得见贵人呢。

    这千载难逢的良机,自然吸引无数人跑来围观,萧逸眯着眼眸望去,暗道这太子李承乾和越王李泰,此时就已经有了互相争斗的苗头。

    不过此种当街之举,更像是心血来潮的游戏之作,也算是间接的造福读书人吧,呵呵!

    有心一看究竟,萧逸跟在几个年轻人身后,朝着一张高台走去,忽然前面一人回头问道:“兄台可是进京科举的贡生?”

    萧逸朝对方笑笑,摇头道:“不是,不过一个游人罢了。”

    一见不是竞争对手,那几位年轻人同时流露出既高人一等的骄傲,又平易待人的客套,神态复杂的令人发嚎。

    “哈哈,四海之内皆兄弟,既然小郎君有意见识一下文坛盛会,那就随我等一起吧。”

    看着这说话之人脸上的点点雀斑,萧逸含笑点头,那几位年轻人********的想要去扬名立万,也没心情和一个年纪不大的陌生人结交,大家连名字都没互相介绍,就一起向着高台使劲挤去。

    有了五位年轻力壮之人在头前开路,萧逸神色悠哉,毫不费力的就走入人群中,双手却死死抓着行囊。

    最后站在高台近前,因为有持戈武士在维持次序,现场倒也不算是很混乱,那台子上铺着大红波斯羊毛毯,几位看似很有学问的老者,神色傲然的站在台上。

    “静静,尔等读书人,岂能和市井走卒相仿?都坐好,不许喧哗拥挤。”

    随着一位老者高声呵斥,台下的人群渐渐停下动作,不约而同的恭声应是,然后数百人一同整理凌乱衣衫,席地而坐。

    眨眼间,就见以两座高台为中心,四周密密麻麻坐满了读书人,而远处,则是围观的百姓和游人。

    起先萧逸被吓了一跳,看看左右好像是坐而论道一样,这些家伙神色肃穆,大大方方的当街跪坐,不由得悄然转身,跑到最后方站着。

    那老者很满意的笑笑,接着讲了一通萧逸根本听不懂的话语,好半响,才缓缓说道:“不拘题材,凡是当场作出五首诗作,得到吾等一致推许的话,就可得到百贯赏钱,大才者更会得到太子殿下亲自举荐,机会难得,望尔等珍惜。”

    老者的话音刚落,下面立刻人群汹涌,人人面色激动,对于苦无扬名机会的士子来说,这天赐良机,实在是太难得了。

    萧逸却深感失望的摇摇头,他虽然有一肚子的千古名著,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唐朝诗人哪个不是苦读诗书数十载?尝尽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宦海沉浮。甚至是国破山河在,盛世不再的辛酸痛苦,方能作出一首首充满人生感悟的名诗,这看似唾手可得的欺世盗名之举,却可能一举抹杀掉一个个惊采绝艳的大诗人,萧逸不想,也不屑为之。

    缓缓转身,萧逸朝着另一个高台走去,静静看了一会儿,这越王李泰的目的大同小异,想要寻觅些有才华的读书人,一同编撰那什么括地志。

    从一位老人的话语间,看出李泰有些急于求成,不是真正脚踏实地的派人到四方实地勘察,而是想借用各地县衙中的县志,地理人文风俗方面的古籍,从中整理出一本多达五百二十篇的恢弘名著,为此不惜招募数千人,想要在数年之内大功告成。

    情知混进去起码几年之内不愁温饱,但还是了无兴趣的叹了口气,萧逸默默转身,离开这充满野心,希望和梦想并存的地方,漫无目的的四处游逛。

    或许有两位殿下珠玉在前,兴起了这文雅之风,不时遇见一些贵族公子带着豪奴,沿着湖泊展开一座座台子,共襄盛举。

    既然决定不靠前人的诗作来换取名声钱财,萧逸心情自然是坦荡荡的,饶有兴趣的各住驻足,听着一些喜好文风的百姓,或是落魄的读书人,进京参加科举的新锐士子,作出一首首诗篇。

    初唐时候,诗风已经兴起,不愁温饱的大唐各个阶层,不管是征战各地的将士,还是辛勤务农的农民,都非常喜好文词优雅,意境深远而又老少皆宜,既简单易懂而又用词凝练,既朗朗上口而又回味悠长的各种诗词,可谓是越来越如痴如醉,当成了闲暇时最重要一种精神食粮。

    走走停停,不时聆听一些关于诗词方面的见解,一个多时辰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萧逸大感心满意足,可谓是自觉得益良多。

    原本还想继续听下去,可惜这肚皮早已饿的咕咕直叫,萧逸这下可顾不得装潇洒了,四下张望,暗骂这些人也真是的,茶水随便供应,但点心什么一样皆无,真是一群粗心大意的男人。

    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当萧逸一筹莫展,到处无头苍蝇般寻找饭店的关口,就被一阵食物的香气吸引。

    就见一座八角凉亭被人用粉色帐幔围绕,凉亭下,同样搭建着一个装饰素雅,背景是泼墨山水图画的小台子,几位青色胡服的少女,笑意盈盈的正在摆放一碟碟的糕饼。

    “哎呀,还是女孩家心细如发,真是救我于水火之中。”

    情不自禁的赞叹,萧逸二话不说,拔脚就第一个冲了上去。

    时近正午,整个湖畔聚集了恐怕不少于三千人,不单单是某人饿的前心贴后背,同道中人一样不少,再说,这突然出现的惊艳展台,那些漂亮可爱,举止优雅的小丫鬟,早就明白无误的传出一件天大喜讯。

    这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才子佳人要相识啊!

    抱着得遇贵族家大小姐的美好愿望,附近的读书人立时蜂拥而至,萧逸还没跑到一半的路程,就被一群如狼似虎的斯文人,冲撞的险些跌倒在地。

    “你,你们,实在是斯文扫地,斯文禽兽,文坛败类。”

    气的破口大骂,萧逸悻悻的站稳身子,原本还打算用钱买下一碟子糕点来填饱肚皮,这下恐怕是没有指望了。

    “老人家,你等等,奴马上去讨要一点吃食。”

    咦!耳听凄凄惨惨的哭泣声,萧逸惊讶的转过头去,就见一位年仅八九岁大的小乞儿,跪在一位老人身前,那老人奄奄一息的倚在一棵柳树下。

    “小兄弟,那边有点心,你去恳求那些小娘子,想必她们心地善良,定会帮助你的。”

    想都没想的大声说道,萧逸有意提醒小乞儿,也是特意让那些丫鬟听见,这大庭广众的,女孩家心肠软,应该是不会见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