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大汉封侯在线阅读 - 第一卷 第十二章 想不想做官?

第一卷 第十二章 想不想做官?

    两片竹简,几乎在同一时间翻了过来,荀积的脸上顿时就现出一丝笑来,而荀慎的脸色,却突然变得灰暗了许多。

    两片竹简,一片上面写着“介山”二字,拿在荀积的手上,而荀慎手上的竹简却是空白一片。

    “唉……”荀行看着脸色落寂的长子,禁不住微叹一口气。

    五片竹简已经翻了四片出来,有两片是空白的,不用问,剩下那片定然是有字,而那一片是属于荀昭的。

    “既然如此。”荀益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波动,“寒食节的介山筵,便就由荀立领着积儿和昭儿前去。”

    “父亲。”荀益话音刚落,却看见坐在一旁的荀行站了起来。

    “父亲,我大汉的官制,是十四岁可为吏,二十岁可为官,如今昭儿方才十岁,是不是……”荀行一边说着,一边察看着荀益的神色。

    “你可是想说我老糊涂了?”荀益见荀行站起身来,也料到他想要说些什么,脸色顿时一沉。

    “儿子不敢。”荀行慌忙低下了头。

    “若是不服,适才如何不说?”荀益冷哼一声,“甘罗可十二岁为相,我荀家如何就出不得这般的人物?”

    “儿子……”荀行一阵语塞。

    “退下。”荀益轻喝一声,右手猛抬,宽大的袖袍带起一阵风,几乎要扑到了荀行的脸上。

    荀行没想到父亲居然会勃然大怒,哪里还敢再说,只能是悻悻的退回到座上。

    “呵呵,我早是说过,你把别人当嫡亲,别人可未必这般当你。”荀积轻轻一笑,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见的声音,在荀慎身边嘀咕了一句。

    “我自身气运不佳,如何怪得了他人?”荀慎虽正是懊恼,却仍是觉得荀积这话说的奇怪。

    “若不是那傻子开了神智……”荀积还想再说。

    “住口。”荀慎紧紧的捏了捏拳头,回头怒视荀积一眼,“我荀慎岂是这般下作之人。”

    荀积本以为兄长心情不佳,定是会对荀昭心生怨恨,岂料一番话后,非但没有得到荀慎的应和,听话里意思,反倒是说自己下作了。

    荀慎向来温顺,即便是对荀积也没有这般斥责过,荀积吃了一惊。心里不怪自己激怒了兄长,倒是怪着荀昭,抬起眼来,朝着荀昭坐的方向愤愤的瞪了一眼。

    荀昭坐在荀立身后,正看着祖父,忽的感觉两道颇有些恶毒的目光朝自己射来,猛得转过头去,却见二兄荀积正转过了脑袋。

    荀昭对荀积本是不屑,可偏偏看见一旁的荀慎,脸上极是落寂,顿时心里也忍不住一软。低下头去沉思片刻,忽得站起身来。

    “大父。”一声脆生生的童音在堂里响起,荀昭从蒲团上站起身来,走到荀益身前,作一深揖。

    “嗯?”荀益转过身来,直直的看着荀昭,看他想说什么。

    “大父,适才伯父所说的,孙儿以为有道理。”荀昭直起身来,看着荀益的眼睛说道。

    “哦。”荀益眉头微微一皱,颇有些费解的又看荀昭一眼。堂里众人,也都是一惊。

    “孙儿眼下年不过十岁,就算去了介山筵,比起学问,又如何比得过年长的。”荀昭一本正经的说道。

    “诸位大人心里,到时候自有公道,又如何会定要拿你和长者比较。”荀益只当是荀昭有些胆怯了,出声安慰。

    “那请问大父,这回让孙儿前去介山,要的是名还是官?”荀昭略停片刻。继续说道。

    “这……”荀益略微一愣,随即立刻回过神来,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自家孙子。

    “孙儿年岁尚幼,即便是学那甘罗十二岁为相,为那虚名,未免误了日后的学业,所谓揠苗助长,反为不美。”荀昭见祖父神情,心知已是说中。

    “不错。”荀益顿了一顿,又立刻点了点头,“你说的有理。”

    “若是只为名,孙儿请让筵席于大兄,荀昭自随父亲前往介山。”荀昭又道。

    “二弟……不可。”荀慎听荀昭说要将筵席让于自己,不禁心里一热,连忙起身相阻。

    “孙儿只不过是一孩童罢了,若没有额外的恩典,不能为官吏。此次前去,不列筵席,只是伴在父亲身边,听一听郡中诸贤的高论,有何不可。”荀昭抬了抬手,止住了荀慎。

    “即便发些议论,能说中最好,即使说不中,也只当我是一孩童,既不会落了我荀家的名声,也不会因为孙儿列了筵席,被别人笑我荀家凋落,无人可派。”

    “嗯。”荀益被荀昭说中了心事,顿时不禁坐下身来,沉思良久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如此说来,倒是我考虑不周,未免cao之过急了。”

    眼下荀家人丁凋零是不假,可是各家各族,哪有不望着自家人丁兴旺的,荀昭的那一句“人丁凋零,无人可派”,着实是打在了荀益的心窝上边。

    荀益确实有意让刚刚十岁的荀昭去参加“介山筵”,荀昭虽然入学塾不过一月,可是近来所学所论,竟是连荀益也常常瞠目结舌。

    荀益哪里知道荀昭身体里面藏着一个萧衍,藏着比现在要多上两千年的智慧,只当是孙儿天资极高。这一番心思,约莫也就像是意外获得一块稀世的宝玉,若是不能拿出来给别人看,心里极是别扭。若有机会,自然要见人就炫耀一番。

    兴许是荀昭近日来的表现,让自己太过吃惊,一时间也是忘了他还只是个十岁的孩童,既然只是一个孩童,那自然可以有许多周转的法子。而各处的学集,各家带着年幼的子弟前往旁听,见一见世面,也是常见,若是年长的子弟,如同荀慎,荀积这般,已经可为官吏,自然是不便了。

    “真吾荀家孙也。”荀益静坐了半晌,忽得长叹一声,缓缓站起身来,先朝着门外走去。

    “那便按昭儿说的办吧。”又是一句话,轻飘飘的,从门外传了进来。

    “二弟……”听了祖父的话,荀慎便是知道自己也可以去了,可是这个机会,却是荀昭让给自个的,一时间顾不得失态,几步跑上前来,紧紧的拉住荀昭的胳膊。

    “二弟,这岂不是委屈你了。”荀慎知道荀昭虽然说的在理,可是不能以正名列筵席,定然是会少了许多扬名的机会。虽是可以旁听,但是却不像以正名列席那般可以畅所欲言,即便想贸然议论,也常被视为无礼之举,并不像荀昭自己所说的那样轻松。

    “大哥不必担心,小弟也并非不去介山。”荀昭笑了一笑,似乎并不放在心上。

    一边的荀积,轻轻的咬了下嘴唇,背过了头去。而荀立则是微微笑着看着儿子,像是丝毫没有因为儿子让出筵席而惋惜的模样。

    “知子莫若父,这小子……”儒雅如荀立,也不禁在心里暗骂了一句,跟在荀行身后站起身来朝门外走去,“我如何竟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呢。”

    庭院西侧,梧桐树下。

    “不骄不躁,难得,难得。”荀益站在树下,来回踱步几回,抬起头来出神的看着天上滚圆的盘月。

    兴许,这个曾经的傻孙子,真的能给荀家带来更多意料之外的惊喜。

    兴许,就正如他自己所说,就从介山开始。

    荀行一房,是住在中屋,所以过了中进,荀昭就别过大兄,自己一个人朝着南屋走去。

    还没进屋,却看见一个人影正坐在院中的青石上边,借着皎洁的月光,依稀可以分辨出竟是叔父荀定,于是又转过了身,朝着叔父走去。

    荀定似乎是听见了荀昭的脚步声,却没有回过头来,倒是从怀里掏出一个酒袋,狠灌了一口。

    “还不去歇下,明个清晨可得早些起来,一百支箭,一支也少不得。”荀定手里拿着酒袋,虽然没有回头,可是荀昭也知道叔父是在和自己说话。

    “你不也没有歇下。”荀昭在叔父身边坐下,抱着膝盖,也愣愣的朝着天上看着。

    “不想做官?”荀定轻轻笑了一声,又是朝口中灌了口酒。

    “想。”荀昭把脑袋搁在膝盖顶上。

    “那为何要让了席位。”荀定转过脑袋,不解的望了荀昭一眼,“介山筵是安邑太守所开,这一郡之内的官吏,太守皆可定夺,即便是你眼下年龄尚小,只要留了贤名,日后自然会酌情举荐。”

    “那叔父为何不想做官?”荀昭并没有回答荀定的话,而是反问一句。

    “陈年的汾酒,我让晋福偷偷留了两袋下来。”荀定也没有急着回答荀昭的问题,微微一笑,把手上的酒袋递了过来。

    荀昭没有推脱,而是直接从荀定手上接过,却又不敢喝多,只泯了一口。

    “若是不知道你是我侄子,只怕我真的会把你当作经年的好友。”荀定呵呵一笑,两手抱住脑袋,在青石上半躺了下来。

    天色已经有些晚了,又是正月里的时候,虽然穿了冬衣,可坐在青石上边,仍是能感觉到丝丝凉意。

    “当官未必能做大事,想做大事也未必要先做官才行。”荀定口里喃喃的说着,像是对荀昭在说,又像是对自己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