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红楼探秘在线阅读 - 第四章、胤祯卒年之谜(4)

第四章、胤祯卒年之谜(4)

    可是,在胤祯去世的1755年,乾隆反而没有任何表示,起码在永忠的记载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这不能不令人生疑。虽然官史有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的记载,但这只是例行公事而已,看不出有任何“与诸王异”的个人情感方面的东西。也许,乾隆对胤祯归隐的事心知肚明,说不定就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所以他才会在胤祯出家之前的1754年10月赐予万金,以备其今后的不时之需。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胤祯的“死”,乾隆不作过多表示,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不管怎么说,1755年之后,胤祯从人们的视线彻底消失,也许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他从王爷变成了平民,从庙堂之人变成了江湖野客,以脂砚斋的身份与《石头记》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这部作品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里面的故事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对书的作者和批书人产生了好奇,都想知道他们是谁,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和人生阅历,为什么对《红楼梦》如此专注,如此用心。二百多年来,人们不停的探索,不停的追问,不停的寻找答案,但始终没有结果。尽管有种种的猜测,但从来没有人把《红楼梦》与康熙的十四子胤祯联系在一起。

    其实,1755年永忠写给祖父的挽诗,里面就透露了胤祯并没有死的信息。这首诗来自《觉罗诗人永忠年谱》,不知为什么侯堮只截取了它的后半部分,笔者只好原封不动的把它抄录在此:

    ……作人恒不倦,莅事久弥恭。目力穷千卷,心期报九重;在天应捧日,翊化佑时雍。

    这几句话表现的是胤祯不计较个人恩怨,顾全大局,尽心竭力辅佐新君的高尚情cao。最后一句“在天应捧日,翊化佑时雍”传递出来的是这样的信息:当他羽化而去时,依然会把护佑天子,护佑大清,护佑子孙作为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这句话里大有文章,“羽化”是登仙的意思,可以理解成“仙逝”,但在这里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否则“佑时雍”就无法作出解释。笔者认为,这是永忠在暗指胤祯并没有死,而是出家归隐去了。这句话与《红楼梦》中的“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颇为相类,里面都包含了以牺牲自己来换取国泰民安的寓意和内容。

    永忠的另一首诗,对祖父的平生作了这样的概括,他说:

    西邸开名胜,湖山写旷襟。好贤常设醴,重义每挥金;舞剑英风迈,鸣琴雅意深;枚皋能作赋,彩笔振清音。

    这首诗反映的是胤祯好招贤纳士,与社会上的高人学者往来频繁,其“西邸”经常是高朋满座,谈笑风生,大有“莲社之雄才”、“东山之雅会”的韵味。大家在一起舞剑鸣琴,吟诗作赋,并非闲情逸致使然,而是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为目的,表现出来的是“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思想境界。“西邸”是什么地方呢?它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某一个地方,二是某一种境界。某一个地方很可能指西山的39号院;某一种境界则指大家为之奋斗的理想,因为西面是光明和崇高的象征。或许,在这里它两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