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院 - 历史小说 -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在线阅读 - (转载)三国人物散论之曹cao(一)

(转载)三国人物散论之曹cao(一)

    曹cao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这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后来在所作《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曾指斥曹嵩是“乞丐携养”,而曹cao本人则是“赘阉遗丑”(《文选》卷四四),强调了曹cao出身于大宦官家庭。正是这样一个曹cao,为什么会得到那些反宦官力量的重视和信任,并参与了以袁绍为主谋的诛除宦官的斗争?关键在于,曹cao是袁绍的亲密朋友。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说:“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袁)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曹cao)少与交焉。”说明由于袁绍的“折节下士”,在他的结纳下,曹cao和袁绍两人,早在京师洛阳时就建立了友谊。曹cao的父亲曹嵩曾为“司隶校尉,灵帝擢(zhuo)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续汉书》);袁绍的父亲袁逢也是三公,两人都是大官僚家庭的贵公子。更为重要的还是,曹cao是游侠,袁绍也是游侠。《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太祖(曹cao)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同书《袁绍传》注引《英雄记》也说:"(袁绍)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性格志趣相同,这才是曹cao和袁绍两人建立友谊的基础。作为游侠的曹cao和袁绍还有着两个著名的故事。《世说新语·假谲(jue)》说:“魏武(曹cao)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袁)绍还出,失道,坠积棘中,(袁)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惶迫自掷出,遂以俱免。”又说:“袁绍年少时,曾遣人夜以剑掷魏武(曹cao),少下,不著。魏武揆之,其后来必高,因贴卧床上,剑至果高。”尽管这两个故事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关于后一故事,刘孝标注早已指出其可疑之处。但是,从这著名的故事中,仍可以看出曹cao、袁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游侠生涯有其放荡的一面,并反映了曹cao个人的机警和权数。

    所谓“放荡”,仅是游侠的一种表现,当时说来,这远不是主要的。对于游侠,同时代的杰出政论家荀悦曾经有所表述,他说:“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又说:“游侠之本,生于武毅,不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见危授命,以救时难而济同类,以正行之者,谓之武毅,其失之甚者,至于为盗贼也。”(《前汉纪》卷一O)表面上,这里所说的是西汉武帝时的情况,而实际却是指的东汉末年的游侠,主要就是曹cao、袁绍这种类型的游侠之士。当时,“以救时难而济同类”,是游侠的最高准则。所谓“时难”,就是东汉王朝危机四伏,统治者面临空前严重的灾难,而宦官控制朝政,则被认为是灾难的根源;所谓“同类”,即是指当时反对宦官的人们,包括游侠在内。

    曹cao与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

    在袁绍援引下,作为游侠的曹cao,参加了反宦官斗争。前面说过,袁绍有五个“奔走之友”,即张孟卓(张邈)、何伯求(何颙(yong))、吴子卿、许子远(许攸)和伍德瑜(伍琼)。除吴子卿其人经历不详外,张邈、何颙(yong)、许攸三人,都是曹cao的亲密朋友。这里有必要对张邈等三人进行考察,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曹cao和袁绍二人,不仅具有游侠之士的共同特点,他们还具有共同的政治目的。

    《三国志·魏志·张邈传》说:“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也。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太祖(曹cao)、袁绍皆与邈友。’"《后汉书·党锢传》将张邈列为“八厨”之一。“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张邈是当时的著名游侠,所谓“振穷救急”、“以财救人”,也是游侠行为的一种表现。他既是曹cao的朋友,也是袁绍的朋友,又都是游侠,在政治上当然属于同一类型。

    《后汉书·何颙(yong)传》说:“初,(何)颙(yong)见曹cao,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cao以是嘉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也说,当曹cao尚未为人所知的时候,何颙(yong)是重视他的少数人中的一个。何颙(yong)是十分著名的人物。《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注引张璠(fan)《汉纪》说:"(何)颙(yong)字伯求,少与郭泰、贾彪等游学洛阳,(郭)泰等与同夙好。(何)颙(yong)显名太学,于是中朝名臣太傅陈蕃、司隶李膺等皆深接之。及党事起,颙(yong)亦名在其中,乃变姓名亡匿汝南间,所至皆交结其豪杰。(何)颙(yong)既奇太祖(曹cao)而知荀彧,袁绍慕之,与为奔走之友。是时,天下士大夫多遇党难,(何)颙(yong)常岁再三私入洛阳,从(袁)绍计议,为诸穷窘之士解释患祸。而袁术亦豪侠,与(袁)绍争名。颙(yong)未常造(袁)术,术深恨之。”说明何颙(yong)不但是太学生中的一名杰出之士,与太学生领袖郭泰、贾彪交好,并得到党人领袖陈蕃、李膺的赏识。在党锢之祸中,他被迫变姓名,逃亡到汝南,所到之处,结交当地的豪杰,还多次潜入洛阳,与袁绍计议,解脱党人们的祸难。这种冒着生命危险的正义行动,正是所谓“以救时难而济同类”,是当时游侠的一种最高准则。《后汉书·何颙(yong)传》中还记载有他代友人虞伟高复父仇的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何颙(yong)是游侠之士。他既是曹cao,也是袁绍的朋友,又都是游侠,在政治上当然也属于同一类型。

    《三国志·魏志·崔琰(yan)传》注引《魏略》说:"(许)攸字子远,少与袁绍及太祖(曹cao)善。”中平五年,当许攸在河北时,与冀州刺史王芬、陈蕃的儿子陈逸等人联络当地豪杰,拟乘汉灵帝北巡河间旧宅的时机起兵,废灵帝,立合肥侯,并一举消灭宦官。这次策划,曾邀约曹cao参加,可以看出许攸和曹cao之间关系的密切(《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及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许攸又是何颙(yong)的朋友,袁术曾在众人面前“数顺三罪”,其一即是“许子远(许攸)凶yin之人,性行不纯,而伯求(何颙(yong))亲之”。也可以看出许攸与何颙(yong)之间关系的密切。就在这次袁术座中,陶丘洪(曾参与过许攸等人在河北谋废灵帝、诛灭宦官的策划)挺身而出,为何颙(yong)、许攸辨解,强调了许攸的“赴难不惮濡足”,“济难则以子远为宗”(《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注引《汉末名士录》)。“赴难”即所谓“救时难”,“济难”即所谓“济同类”,属于游侠的最高准则,而许攸在河北的策划正是贯彻了这一准则。他是曹cao和袁绍的朋友,又都是游侠,当然在政治上也属于同一类型。

    从袁绍、曹cao到张邈、何颙(yong)、许攸,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点。首先,他们都是当时杰出的游侠之士,奉行“以救时难而济同类”这个游侠的最高准则。其次,在行动上,张邈是党人,并被列为“八厨”之一;何颙(yong)更是在党锢之祸中遭到名捕从而逃亡在外的,他们都参加过反宦官斗争;至于许攸,早在河北就曾参加诛灭宦官的策划;袁绍、曹cao等人这时所进行的反宦官斗争,更是一次重大的行动。不难看出,袁绍、曹cao、张邈、何颙(yong)、许攸等人之间(包括袁绍的另一“奔走之友”伍琼),决不仅限于朋友关系,而是组成了一个以袁绍为首,以游侠之士为基础的政治集团,目的是反对宦官,解救东汉王朝的严重危机。